金年会

人民日报 | 我国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约占全球总人口18%—— 人口家底有了新变革

来源:黑龙江金年会矿业控股集团
作者:人民日报
宣布时间:2021-05-12 07:35:11
【字体:




我国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约占全球总人口18%——

人口家底有了新变革(权威宣布)

《人民日报》记者 陆娅楠 《 人民日报 》( 2021年05月12日   第 02 版)

  5月11日,在国新办新闻宣布会上,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2020年,全国人口抵达14.1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8%,我国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全国人口是指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数据标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坚持低速增长态势。“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总量会坚持在14亿人以上。”宁吉喆体现。

  流感人口3.76亿人,十年间增长近70%

  以202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我国开展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普”),主要目的是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漫衍等方面情况,为完善我国人口生长战略和政策体系、制定经济社会生长计划、推动高质量生长提供准确统计信息支持。

  从城乡结构看,我国人口流动活跃,城镇化率连续提高。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十年间,城镇常住人口增加了2.36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了14.21个百分点,比上一个十年的增幅又上升了0.75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流动依然活跃,人口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宁吉喆介绍,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纷歧致的现象已相当普遍,2020年我国人户疏散人口抵达4.9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35%,其中流感人口3.76亿人,十年间增长近70%。人口连续向沿江、沿海地区和内地城区集聚,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都会群等主要都会群的人口增长迅速,集聚度加大。“加速实施增进以人为焦点的城镇化,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取得了明显效果。”

  从性别结构看,男女比例连续改善。我国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7,与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

  从年龄结构看,人口老龄化水平加深。我国0至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15至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

  “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解取得了积极效果。同时,人口老龄化水平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连续面临人口恒久均衡生长的压力。”宁吉喆说。

  人口普查反应人口结构变革,也体现人口质量提高。

  “七普”显示,具有大学文化水平的人口为21836万人,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775.0200万人,与第六次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690.6373万人。“受教育状况的连续改善,反应了十年来我国大力生长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步伐取得了积极效果,人口素质不绝提高。”宁吉喆说。

  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0%,老龄化进程明显加速

  在“七普”数据中,年龄结构备受关注。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抵达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抵达13.50%,并泛起四大特点。

  老年人口规模庞大。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人。16个省份的65岁及以上人口超500万人,其中有6个省份的老年人口凌驾1000万人。

  老龄化进程明显加速。2010年至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上升了4.63个百分点。上升幅度划分提高了2.51和2.72个百分点。

  老龄化水平城乡差别明显。从全国看,乡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划分为23.81%、17.72%,比城镇划分横跨7.99、6.61个百分点。

  老年人口质量不绝提高。十年来,我国人口预期寿命也在连续提高。2020年,80岁及以上人口有358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54%,比2010年提高了0.98个百分点。

  人口增速放缓也是民众体贴的问题。已往十年间,我国人口年均增长率是0.53%,较前一个十年下降了0.04个百分点。宁吉喆剖析,育龄妇女特别是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的连续下降,人们生育时间的推迟,以及生育养育本钱的提高,都导致出生人口规模有所收紧。

  “这是我国经济生长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生长到一定阶段的客观结果,也是世界尤其是兴旺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宁吉喆说,尽管人口年均增长率略有下降,但增长规�;境制�,主要是三方面因素发挥作用:第一,人口基数大,目前育龄妇女另有3亿多人,每年能够坚持1000多万的出生人口规模;第二,生育政策调解取得积极效果,出生人口的数量快速回升,2020年我国0至14岁少儿人口数量占比较2010年上升了1.35个百分点;第三,人口的预期寿命连续提高,使得我国年度死亡人口一直少于出生人口。

  宁吉喆体现,从近年来我国人口生长变革的趋势看,今后的人口增速将继续放缓。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总量会坚持在14亿人以上。

  劳动力人口资源仍然充分,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

  “七普”显示,我国16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8亿人,尽管比2010年减少了4000多万人,但劳动力人口资源仍然充分。

  “中国劳动力资源的绝对量依然较大,就业压力总体依然不小。”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曾玉平体现,随着经济的高质量生长,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解决岗位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将成为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质量上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抵达了10.75年,比2010年提高了1.08年。其中,高中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人口抵达了3.85亿人,占比为43.79%,比2010年提高了12.8个百分点。大专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人口占比抵达了23.61%,也比2010年提高了11.27个百分点。

  “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红利逐步向人才红利转变,人口资源的优势将获得有效发挥,会进一步增进经济生长方法转变、工业结构升级、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推感人口和经济社会连续协调、健康生长。”曾玉平说。

  东北地区人口减少,但经济生长韧性仍在,潜力很大

  从地区漫衍看,东北地区总人口9851万人,接近1亿人,规模依然较大,但比十年前减少了1101万人。东北地区在总人口的占比为6.98%。与2010年相比下降1.20个百分点,在各地区中降幅最大。东北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16.39%,提高了7.26个百分点,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东北地区人口的减少,受到自然情况、地舆情况、人口生育水平和经济社会生长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东北冬季相对漫长且严寒,一些东北人口向比较温暖的南方迁移流动,这也是全球许多国家人口迁移流动的趋势性特征,欧洲、美国都有这种现象。”宁吉喆说,东北地区经济正处于结构调解的攻坚期,沿海一些经济兴旺省份多样化的生长时机和就业前景,对其他地区包括东北地区的人口有较大的吸引力。

  辩证看待东北地区人口变革。东北地区人才储备富厚,拥有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6.75%,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16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目今东北经济生长的韧性仍在,潜力很大。东北地区在科技人才、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交通设施等方面基础较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有1650万人,粮食产量占全国1/5还要多。”宁吉喆说,中央高度重视东北振兴生长,出台了一系列重纵�措,增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人才振兴和高质量生长,为东北地区实体经济生长和工业立异营造良好情况,新一轮振兴计划在着力调解结构的同时,也必将带来人口生长的新变革。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