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运通道面临“新问题”
王小洋 李先国
《 中国能源报 》( 2019年10月28日 第16 版)
煤炭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能源,在国民经济生长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宁静高效的煤炭运输体系关于包管煤炭供应宁静、增进国民经济健康生长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煤炭运输总体花样。然而,在能源革命和煤炭供应侧结构性革新交互作用下,我国煤炭运输通道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亟需予以关注。
铁路、口岸和汽运多题待解
铁路方面?——煤炭铁路运力泛起区域性和季节性紧张情况。随着煤炭优质产能向“三西”、新疆等地区进一步集中,这些地区的煤炭调出量已占到全国煤炭省际调出总量的四分之三。我国煤炭大大都流向东部沿海地区,这使得东部铁路干线运力相比西部地区更为紧张。同时,夏季气温陡升、冬季供暖等季节性因素,使我国煤炭需求体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形成煤炭运输季节性运力松紧纷歧的情况。
铁路通道货源竞争日益猛烈。随着三条运煤通道的相继投产运营,“三西”地区煤炭外运路线选择越发多元化,大秦铁路原有的货源不绝被分流,三条运煤通道的铁路干线在争取“三西”地区煤炭货源的相互制衡越发凸显,逐步泛起“三分天下”的运输局面。同时,随着瓦日线装车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晋中南铁路也将吸引山西南部煤炭,铁路货源的竞争越发猛烈。
铁路治理体制仍然无法满足市场化需求。我国铁路的所有制结构简单,国家铁路集团仍然是垄断经营,缺乏生长动力、竞争压力及有效的市场化监督机制,影响铁路煤炭运输效率的提高。同时,煤炭运输价格由国家制定,铁路运力和煤炭运输需求无法通过市场化的价格机制进行调理,制约着煤炭运输的生长。
铁路运输效率与国际水平保存差别。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煤炭铁路的机车载重和性能水平有限,较难担负远距离、大数量的煤炭运输任务,无法满足载重大、速度快的市场需求,重载货车和快捷货车的生长水平有待提高。铁路尚未形成运输、装卸、仓储、配送、信息等为一体的煤炭物流运营系统,铁路信息化建设水平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口岸方面——煤炭发运口岸产能严重过剩。近年来,我国煤炭口岸新增产能不绝增加。在煤炭发运最集中的环渤海地区,随着主要煤炭发运口岸陆续投产,口岸发运能力大幅提升,北方七港已形成煤炭吞吐能力8.9亿吨/年。然而,2018年北方七港实际发运煤炭7.14亿吨,煤炭发运口岸的产能严重过剩。同时,各口岸煤炭发运量还保存明显的不均衡性。
煤炭发运口岸经营主体疏散。沿海主要煤炭发运口岸中,环渤海的秦皇岛港、天津港、黄骅港、唐山港(含曹妃甸港区及京唐港区)、青岛港、日照港等的实际运营权疏散在河北口岸集团、神华集团、唐山港集团等企业手中,多家运营主体保存利益博弈。主要内河煤炭发运口岸中,长江四港及京杭运河煤炭中转的徐州港的经营权也疏散在差别主体手中。差别的经营主体对煤炭货源和有限用户的竞争日益猛烈,进一步影响了煤炭发运口岸的运营效率。
煤炭发运口岸难以协同生长。具体体现为同一港区内的差别企业间、同一口岸群的差别港区间以及差别口岸群之间的无序竞争,难以形成协同协力。尤其是环渤海地区煤炭发运各口岸间保存严重的竞争关系。别的,煤炭上水、下水口岸间的信息不流通,各口岸间的船运、报关、指挥调理等信息无法共享,在一定水平上影响了口岸的资源调配与运行效率。
汽运方面——?2018?年国务院印发的《打赢蓝天守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及《推进运输结构调解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提出,要大力提升张唐、瓦日等铁路线煤炭运输量。在环渤海地区、山东省、长三角地区,2018年底前,沿海主要口岸的煤炭集港改由铁路或水路运输;2020年采暖季前,沿海主要口岸的焦炭等大宗货物原则上主要改由铁路或水路运输。
然而,在“三西”地区、新疆等煤炭主产区,局部地区保存铁路运力紧张、运力季节性不均衡等问题。同时,铁路运输“前后一公里”的问题没有解决,尤其是一些短距离运输的铁路两端接送本钱占比较高,铁路运输全程物流用度高于公路“门到门”运输用度的问题较为突出。煤炭公路运输仍保存一定的需求,禁止汽运煤政策的执行仍需要一定的时间。
多点发力包管煤炭运输宁静
面对上述问题,为包管煤炭供应和运输宁静,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构建宁静高效、绿色低碳的煤炭运输体系。一是增强煤炭运输的宏观治理,以计划和政策等手段引导煤炭运输资源向重点生长的区域聚集,通过政策包管实现对煤炭运输基础设施的精准投入。二是连续优化煤炭运输结构,大力生长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进一步减少公路运输,同时加速零距离换乘、无缝衔接的煤炭中转枢纽建设。三是不绝优化煤炭物流网络,重点生长铁水联运,完善煤炭转运设备设施,实现铁路运输与水路运输的无缝衔接。四是加速物联网、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在煤炭物流领域的应用,建设单种运输方法、多式联运的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推进煤炭铁路通道高质量生长。一是加速提升煤炭干线铁路的运输能力,推动瓦日铁路等增开万吨重载列车,扩大万吨重载列车开行规模;推动干线主要编组站设备设施扩能革新,提升铁路网络运输能力。二是增强铁路与煤炭企业的相助,实现煤炭货源的稳定供应。三是深化铁路运输价格市场化革新,降低煤炭铁路运输的物流本钱。四是增强信息化建设,在差别运输方法、差别地区、差别企业主体之间构建相助网络,实现多式联运信息资源的交换共享。
推动煤炭水路通道升级生长。一是推动区域口岸整合,探索以中央企业或地方政府所属企业为平台,通过股权划转、并购重组等多种方法,以省为单位推动口岸整合,突破煤炭发运口岸条块支解、各自为政的局面,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的问题,实现煤炭发运口岸的良性生长。二是继续推进集疏港铁路线建设,推动集疏港铁路向码头前沿、口岸堆场延伸,同时加速装卸场站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买通铁路进港的“最后一公里”。三是探索建立以口岸为平台的上下游工业协同经营平台,扩大煤炭企业、发电企业及口岸企业的恒久战略相助,使口岸企业提供越发高效的煤炭装卸、靠泊包管、专用堆场等效劳,更好地满足煤炭用户的用煤需求。四是建立区域口岸协同机制,探索建立以省为单位的区域性口岸信息平台,实现船运、报关、指挥调理等种种信息资源的共享,推动区域口岸间的协同生长。
包管“公转铁”政策落实到位。一方面要增强公路运输煤炭的整治,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重点整治区域,通过加大煤炭流转源头的监管力度,实施汽运煤“黑名单”制度,加大相关人员或企业惩办力度等步伐,确保“公转铁”政策落实到位。另一方面,对政策允许且汽运煤方法发挥重要作用的区域,推动公路运煤的集约化生长,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加盟连锁等步伐,积极生长货运大车队、企业联盟、品牌连锁等集约高效的煤炭运输方法,整合疏散经营的中小货运企业和个体运输业主,使担负煤炭运输任务的市场主体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