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斌 《 人民日报 》( 2021年07月08日 第 04 版)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大会上发出招呼:“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再起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节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新的百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同心向党,奔赴远方!”在庆祝大会上,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致献词,“斗争正青春!青春献给党!”嘹亮誓言回荡在天安门广场上。一张张生机蓬勃的面庞,一声声热情洋溢的召唤,寓意着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透射出新时代中国蒸蒸日上的青春模样。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斗争目标迈进,正需要新时代青年同心向党、矢志再起,贡献祖国、贡献人民,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
时光倒回到100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求索救国救民的新路,“登高一呼群山应,今后神州不陆沉”。“钊感于国势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28岁的李大钊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最终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流传者;24岁的周恩来在致友人书信中写道,“我认的主义一定是稳定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波”;25岁的蔡和森在赴法勤工俭学期间,“猛看猛译”马列著作,“顽强地重复掂量着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分量”……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斗争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再起的先锋力量。
百年拼搏,百年斗争,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绩都凝聚着青年的热情和贡献,宽大青年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革新伟大事业,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从“抗日救国、救亡图存”的抖擞抗争,到“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众志成城,再到“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高尚理想,正是青春信仰让我们的精神天空更为辽阔,正是青春追求让我们的时代画卷更为绚烂,正是青春志向让我们的斗争坐标更为高远。岁月因青春慨然以赴而越发静好,世间因少年挺身向前而越发美丽。在川流不息的时间之河里,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境遇和机缘,但跟党走始终是稳定的主题,永斗争始终是稳定的旋律。
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的程序迈向伟大再起。庆祝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对宽大青少年而言,既是一堂深刻诠释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的历史课,也是一堂生动展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思政课。见证历史伟业、感受人民情怀、聆听奋进足音,宽大青少年坚定了“四个自信”,振奋了民族精神,引发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无限热情。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青年突击队,到把斗争身影定格在乡村希望田野上的青年第一书记,从“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戍边英雄,到奔赴偏远地区播撒梦想的支教群体,无数事实标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从这里再出发!”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结束后的合影环节,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勉励各人。新时代是斗争者的时代,是在斗争中成绩伟业、造就人才的时代。“请党定心、强国有我!”在新起点上接续斗争,宽大青少年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