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年会

人民日报 | 以实际效果取信于民——开展主题教育 ,严抓整改落实(下)

来源:
宣布时间:2019-08-30 00:00:00
【字体:

 

以实际效果取信于民

 

——开展主题教育 ,严抓整改落实(下)

 

 

《人民日报》( 20190830   05 版)

 

  

  抓好整改落实 ,是主题教育的基本要求 ,是提高主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事情集会上明确要求:“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 ,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效果取信于民”。本期各人谈 ,我们选刊3篇读者来稿 ,探讨如何通过整改落实让群众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变革。

 

  ——编

 

 

善用监督是一种智慧

 

欧阳锡龙

 

  近期 ,浙江某县在集中整治低保认定中保存的“人情保”“关系保”等问题时 ,邀请群众代表全程加入监督。这样的举措 ,不但让结果越发服众 ,也是对群众意见建议的一种反响。事情组里的干部感伤 ,“接待监督是姿态 ,善用监督是智慧。”

 

  我们常说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其实包括两层意思:一层是 ,事情做得如何、问题改得如何 ,群众有切身体验 ,往往再清楚不过;另一层则是 ,问题的症结泛起在哪里 ,有怎样的革新步伐 ,群众也往往看得很清楚。过去者来看 ,在事情中引入群众监督 ,让群众来“鉴定”整改落实效果 ,能让事情更好对接群众需求;就后者而言 ,群众监督的历程也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历程 ,能推动问题更好地获得解决。

 

  因此 ,无妨多倾听群众意见、多了解群众期待、多罗致群众智慧 ,并将之体现到整改计划中去 ,以此增强整改落实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让群众看得见变革 ,感受获得温暖。

 

拧紧每个环节的螺丝

 

 

  江西一地区在环保专项整治行动中 ,建立整改台账 ,并实行“挂账销号”模式。用制度的刚性确保整改的质量 ,这一做法受到外地群众赞美。

 

  建立台账 ,是确保整改“一抓究竟”的重要要领。但该地的实践也启示我们 ,要避免制度流于形式 ,还必须在“实”“细”“清”上下足功夫。一是建立台账要“实” ,应通过“走下去听、请上来说、民声中摆” ,收集吸纳种种意见建议 ,包管台账“不空不虚”;二是核实台账要“细” ,应把整改情况、进展情况实时向社会详细果真 ,让群众监督评判 ,避免“走过场”;三是销号台账要“清” ,每一项整改都应瞄准焦距、找准穴位 ,在“对症下药”中实现“药到病除” ,做到没有整改完成绝不销号。

 

  没有管用的刚性制度 ,就难有实在的整改效果。拧紧每个环节的螺丝 ,做到一项一项地查、一项一项地改 ,就能避免整改落实虎头蛇尾、煮夹生饭 ,确保取得实效。

 

敲钟就要问响

 

潘雪丽

 

  在下层走访 ,听外地干部说起一件事。一个单位在迎接一项事情整改落实情况的检查时 ,展示了各式各样的精美质料 ,内容不可谓不富厚。然而 ,当问到其中一个“老浩劫”问题的解决进度并提议去现场看看时 ,汇报人竟“顾左右而言他”。

 

  “为民效劳解难题” ,是这次主题教育的具体目标之一。“解难题”之所以重要 ,就在于“难题”往往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问题久拖不决 ,既会让群众利益受到损害 ,也容易令党员干部在黎民心中的形象蒙尘。整改落实 ,就该奔着难题去 ,敢于向深条理矛盾动刀 ,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撒手、群众不认可不撒手”。不然 ,口号再响亮、质料再漂亮 ,也执偾花拳绣腿、无用功。

 

  敲钟就要问响。抓整改、抓落实的实质就是解决问题 ,尤其应当直面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事实上 ,许多灾题往往不是“不可改” ,而是不肯改、不想改、不会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拿出刀刃向内的勇气 ,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 ,向顽瘴痼疾开刀 ,如此 ,才华在攻坚克难中赢得群众拥护。

网站地图